肌膚橡膠化(一)
首先必須說明「橡膠化」這詞並非專業術語,
美容護膚界通常沒有這個概念。因此對「橡膠化」的定義不能完全準確地說明,日後在未來的討論分享仍會繼續補充。
何時發現「肌膚橡膠化」現象?
早在於學習美容時期,許多行業前輩便已指出:大部分抗衰老成分或美容儀器是透過刺激細胞增殖來發揮作用,但機制容易導致細胞在未完全成熟時(指不健全情況下)即需參與代謝活動,進而引發皮膚對該類成分的依賴與皮膚儲備功能的過度消耗。
加上自身年輕時曾因誤用激素產品誘發接觸性皮炎的經歷,發現過度刺激細胞分裂或膠原蛋白新生,是會破壞皮膚正常生理結構,促使真皮層細胞外基質異常沉積,最終引發皮膚類似纖維化現象(橡膠肌)。
什麼是橡膠化肌膚(橡膠化/橡膠肌)?
「橡膠化」是指皮膚組織結構出現變異,類似纖維化現象,導致皮膚失去原生功效和質感。主要受到人為干擾如化學、藥性、高能量等,或自然外界輻射、紫外線的傷害而產生的肌膚結構/組織變異。
簡單比喻:
若果生蛋白代表原生的肌膚狀態。
而熟了的蛋白便代表肌膚結構/組織變異,這就是「肌膚橡膠化」的雛形概念。
然而經過多年觀察,許多護膚產品和療法的目標,並不是真正(或完全)的維護皮膚的健康,而是透過人為方式強制地改變成皮膚表面平滑質感(例如水光/玻璃肌),把皮膚從原本的「生蛋白」強行轉變為「熟蛋白」狀態。這種做法可能會讓皮膚表面看起來更加光滑,但強制性的改變只是掩蓋皮膚的瑕疵,而非從根本上修復和維護皮膚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