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膜

基底膜作為表皮與真皮之間的「連接橋樑」,是供養給肌膚表層的唯一通路,由多種蛋白、蛋白聚糖及膠原蛋白構成的複合膜。由於表皮層沒有血管,無法通過微循環直接獲取水分、氧氣及營養,因此便需要靠基底膜作為跨表皮物質把養分帶到表皮層。

基底膜主要作用:
1. 營養物質傳遞: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小分子營養物質能通過基底膜進入表皮,為細胞代謝及角蛋白合成提供原料,形成屏障維護的作用。

2.水合作用:真皮層的水分以滲透方式經基底膜轉運至表皮基底層細胞,完成角質形成細胞增殖分化過程中的水合作用,這便是表皮保持正常屏障功能的基礎。

3.支撐功能:基底膜通過膠原蛋白與真皮層的網狀纖維相連,同時通過半橋粒結構(一種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的連接方式)與表皮基底層細胞定位,形成整合的支撐系統,維持著表皮與真皮的緊密附著,同時確保真皮與表層的供養傳遞(觸面不夠緊密,就會嚴重影響物質的傳遞)

如何維持基底膜正常運作?
1.減少肌膚屏障破壞任何肌膚層和組織細胞與基底膜一樣,均是靠著肌膚屏障/表皮的保護才能令底層發揮正常運作。(這也就是skinbb的重要護膚理念:護膚必須是以保護肌膚屏障為目標,因為屏障/表層是擔當著底層所有組織的保護角色)。

當屏障破壞後(過度清潔、過度摩擦或化學/藥物吸收),基底膜會更容易受到侵害,令其功能下降,導致表皮水合作用減弱,對外界抗原抗菌的防禦能力降低(污染物、細菌能輕易直接滲透至基底膜區域)而誘發不同皮炎的炎症反應,因此保護肌膚屏障=保護基底膜=養膚。

2.保護肌膚屏障:除了使用護膚品作屏障的結構性保護外,「防曬」對於基底膜也十分重要,因為基底細胞受到因紫外線或自由基的侵害後,膠原與層粘連蛋白合成會減少(直接影響水合和支撐功能),導致細胞定位結構鬆散,亦會讓皮膚失去彈性、引起皺紋形成等,這也是所謂光老化的原理之一。

3.補充修復成分:在有足夠的屏障保護基礎下,便可針對性補充修復成分,促進結構再生與功能恢復,讓基底膜的核心成分順利合成及令細胞間能完整地連接來強化基底膜結構。

例如結構性成分前體成分/保濕成分/平衡與穩定成分(透明質酸、神經酰胺、益生菌、益生元、葡聚糖寡糖、燕麥衍生物、胜肽、葡聚糖)等,以增強基底膜的支撐力與彈性,維持基底膜的濕潤環境,促進細胞間物質交換。(不同成分對於不同層面產生作用,並需適度的使用)。

4.減少消炎
微血管是養分的來源,只有血管維持健康與正常功能,養分才能順暢地抵達真皮層,再到達基底膜。若微血管出現問題,例如血液循環不暢、血管過度收縮等,則導致供養不足,影響整體的肌膚的健康與保濕狀態。因此,過度使用消炎物質會因血管强制的收縮而破壞肌膚原本的自我修復工序,令基底膜受損或修復不完整的情況發生

5.減少使用代謝促進/細胞增殖護膚手法
一些強制加速細胞更新或激活細胞分裂(包括護膚品或美容療程)會直接引致端粒損耗(當端粒過短時,細胞會停止分裂),除了引發炎症反應外(發炎或微血管增生是肌膚組織受損/嚴重受損時正常的反應,因為受損細胞或組織需大量的原料補充及修復),然而最深的影響就是對皮膚造成系統失衡及結構性損傷。

當破壞細胞更新節奏,細胞的增殖速度便會超過基底膜的承載能力,肉眼可見的表徵就是肌膚不規則的牽拉痕跡或凹凸不平的粗糙感,而且快速分裂的細胞無法等待其完整修復及足夠物質支撐,會導致表皮與真皮連接處(基底膜)出現「縫隙」,就如屏障受損一樣,使得真皮層的供養不能順利到達表皮層,同時污染物和細菌亦能更輕易到達基底膜區域,容易造成炎症、敏感、泛紅脫屑(基底膜受損的炎症反應通常比屏障受損更嚴重/反覆)。

此外,因為膠原蛋白的生長模式以代謝為主軸,而非以單純的增生作為核心機制。長期使用代謝促進/細胞增殖護膚手法,肌膚的生理循環不能發揮效能(例如減少膠原新生及合成,影響水分吸收等)。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