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成分如何進入皮膚
護膚成分如何進入皮膚?
皮膚本身的養分吸收和內循環,主要是來自血液和淋巴液,它們能將氧氣、營養物質、電解質、免疫成分等輸送到肌膚各層組織,同時也能夠代謝廢物和分泌物質來維持生理功能健康(保持正常的內循環運作)。
然而我們的皮膚也屬於一個吸收器官,但礙於先天的構造,也導致了皮膚吸收困難。
以皮膚來吸收成分困難的原因是受制於皮膚的物理屏障與生物機制的限制,導致吸收能力有限。主要是角質層作為皮膚的「天然物理屏障」以及在表層的弱酸性皮脂膜,猶如排列緊密的磚塊與灰漿,將大部分物質阻隔在外,成為成分吸收的最大阻礙。
而生物機制意思主要是指皮膚的pH值(5.5-7)弱酸性性質以及蛋白酶等物質影響,若成分的酸鹼度不匹配,便會對部分外來成分進行代謝分解,降低其吸收率。
那麽護膚品成分透過什麽途徑進入皮膚?
(一)角質層途徑(約70-80%)
角質層由扁平的角質細胞與細胞間的脂質雙分子層構成,猶如一道「磚牆結構」——角質細胞是「磚」,脂質是「灰泥」,因此一般成分並不能直接進入,而成分可以透過兩種方式穿過角質層:
1.跨細胞途徑:利用分子大小、極性或正負進行吸收,成分直接穿過角質細胞,亦是較强硬的吸收方式。
2.細胞間途徑:脂溶性成分能輕易與角質細胞間的脂質中融合,就像「油融油」原理般,再逐步擴散進入皮膚深層。
因此成分/原料設計便會利用以上原理進行特殊設計例如把成分切碎或加入的載體(如脂質體),協助成分跨越細胞膜來進行皮膚吸收。
(二)毛囊與皮脂腺(約20-30%)
我們的毛囊和皮脂腺也是是可作為成分進入皮膚的途徑,當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某些多肽)或某類水溶性成分難以透過角質層時進入時,便可經由毛囊管道進入真皮層。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同時可幫助脂溶性成分擴散。
因此皮膚結構尤其肌膚屏障以及毛囊、皮脂腺的完整度對吸收和代謝至關重要,也説明爲何需要保護肌膚屏障,以及不建議做激光脫毛,因爲這會大大減低肌膚的吸收率和代謝能力,嚴重的亦會引致皮炎發生。
如何提升皮膚吸收?
1.維持肌膚屏障狀態,肌膚表層細胞猶如一個個海綿,唯有提升或保持海綿的數量才能令吸收正常,因此屏障處於受損狀態便會感到乾燥。(這是最重要,也是我認爲護膚的目的,維持肌膚屏障可能未必能大大提升吸收,但許多人卻因破壞了屏障而令吸收能力失效,因此skinbb强調的就是肌膚屏障的保護才是最重要的基礎。)
2.護膚配方設計,以添加溶劑或促滲劑增加成分滲透效率,但過多亦會分解皮脂膜導致破損,因此添加量或使用量需注意,縱使原理上對提升吸收可行,但也不能忽略其負面影響。(需適量及適度)
3.溫度升高、加壓(如面膜封閉效應)或促進血液循環可增強加成分擴散,間接提升吸收效果。(需適量及適度)
4.較溫和的美容方法:如離子導入、超聲波導入、微針導入可暫時打開角質層通道,同樣過多的會破壞角質層導致反效果。(需適量及適度)
總結以上分享,我們使用護膚產品目的是希望能順利且有效提升肌膚質素。正因如此,如何能夠更高效地提升成分/護膚品於肌膚上的吸收效果,長久以來都是化工學家們重點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可是在過往的實踐中,大部分提升護膚品吸收的方式,均是以強行方式打開肌膚通道,或是利用化學手段導致過度剝脫或破壞,雖然在短期內能讓成分更易滲透進入肌膚,提升吸收效率,但往往忽略了所伴隨的缺點及帶來的深層次破壞(短期或長期的破壞),使得肌膚失去天然的防護能力,變得脆弱敏感,進而出現泛紅、乾燥、瘙癢甚至炎症皮疹等問題。加上過往的化學成分沒有兼顧微生態平衡,繼而影響肌膚健康問題。
由此可見,對於維持肌膚長遠健康而言,鞏固與維護肌膚屏障才是安全的提升(或維持既有)對護膚品的吸收能力,亦是最應關注的吸收途徑。只有當肌膚屏障處於健康穩定狀態時,肌膚才能在有效抵禦外界侵害的同時,更好地吸收有效成分,從而真正達到改善肌膚質素、養膚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