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膚自身「補濕」如何運作
肌膚自身「補濕」的主要步驟:
(一)供水:微血管的核心供應
真皮層的微血管是水分來源,承擔著運輸水分與營養物質的重任。因此確保微血管正常運作十分重要,只要微血管健康,功能正常,水分才能順暢地抵達真皮層,為後續的保濕流程奠定基礎。若微血管出現問題,例如血液循環不暢、血管過度收縮等,則導致真皮層水分供應不足,影響肌膚的健康與保濕狀態。
(二)吸水:由胞外間質接收
當微血管送來了水分,便需要胞外間質(透明質酸、膠原蛋白、多醣類)接收。它們猶如肌膚內部的「海綿」,在真皮層中形成一個儲水庫,為肌膚保持充足的含水量,維持肌膚的彈性與飽滿度 。
(三)活水:水分的推動(流動)
胞外間質接收水分後,僅僅儲存是不能完整保濕的,因此把水分平均滲透流動到每一個細胞便需要把「水分」活起來。
讓水分在肌膚內部流動需要依靠水道蛋白與離子的滲壓作用。水道蛋白就像水分子流動的「水分通道」,能加速水分子的跨膜運輸,使水分可以快速地從儲存區域流向細胞。而離子滲壓則通過調節細胞內外的離子濃度差,驅動水分子的移動,二者需共同起作用才能實現活水,把水分均勻分布,保證肌膚各處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養 。
(四)鎖水:表皮層與肌膚屏障的鎖水防線
肌膚在補濕中最後的步驟就是鎖水,在表皮層中的角質層和皮脂膜在保濕過程中擔當著「鎖水」的重要職責。它猶如肌膚表面的一層「天然保鮮膜」,有效減少水分蒸發,防止外界刺激物侵入,維持肌膚內部的水分平衡 。
那麽在步驟(三)活水和(四)鎖水中,水分是如何供應至表層?
皮膚的表皮層(即肌膚最外層)並沒有血管,是無法直接從微血管獲取水分的,所以必須靠真皮層與表皮層之間連接的唯一結構-基底膜來傳遞水分(及養分)至肌膚表層。過程就是從水道蛋白幫助水分快速從真皮層細胞傳遞到基底膜,再進一步輸送至表皮層的細胞中,
因此基底膜與表皮層、真皮層的接觸面不夠緊密,就會嚴重影響水分的傳遞,導致表皮層的供水不足情況,甚至影響肌膚屏障功能。